研讨会
专题论坛
他山之石
您现在的位置:古村落 > 研讨论坛 > 研讨会
“思与行—2015年中国古村落保护与发展论坛”暨年会
古村落   2017-06-27 05:16:31 作者:SystemMaster 来源: 文字大小:[][][]

 中国古村落委员会和中国景观村落足迹回顾

 

 “薪火相传,迎接挑战”

 

 张安蒙秘书长:辞职心声

2014年12月,经过两年半时间的酝酿,我决定辞去秘书长一职。产生这个念头,是在几年前的某一天, 一个大和尚说,“谁找到了一个一辈子都做不完的事情,这个人是幸福的!”我突然在心里对自己说,“我是最幸福的!”因为,古村落保护事业,是一辈子都做不完的。 

同时,我明白,作为个人,我可以尽一己之力做一辈子;但作为一个组织的操盘手,如果做上一辈子,那就是对这个组织发展的坑杀。尽管这个委员会自初创至今,历尽艰辛,走过了一条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路,今天这条路已经越走越宽、越走越阳光,但我还是很清楚地认识到,只有更多的新人接过这一份事业的旗帜,继续挺进,古村落委员会承担的古村落保护事业才可持续发展,我更希望委员会的明天比在我的手里发展得更好!

所以在2014年的12月提出辞呈,是有这样几个原因: 

1、 机缘:自2013年来,国家对传统村落保护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在全国迅速掀起乡建热潮。感受着方方面面的人们在关心和投身这个热潮的时候,我想是时候了。委员会和前委员会的屋脊与根工作室,自1989年始,走过了一段逆水行舟的历程。今天已经步入一个自上而下全社会都在关注和投身其中的大潮。委员会的发展机遇来了,委员会面临的挑战也益发堪忧。抓住机遇,壮大队伍,让薪火传承,迎接更大的挑战! 

2、 人缘:在我的辞呈中举荐了新秘书长人选,常江。常江是中国矿大留德归国教授,学科带头人。2009年第二届中国景观村落评选活动中他参与了其中一些活动。以后数年时间的合作与细心观察,我发现他是一个有着良好个人品德、有着中西方文化涵养的中青年学者。他的专业和他的师生团队,在他的带领下,有一股正气和向上的进取精神。如果说,秘书长一职需要具备一个社会活动家的素质和能力的话,常江也许还不是最适合的人选。但是,委员会发展急需新人,同时我对他有信心。有意思的是,在我辞呈递交两天之后,经孙梓文引荐,上海建工集团五建设计院院长徐巍带着设计院加盟了委员会。我对徐院长说,你来的正是时候!机缘巧合常常在这样的偶然中呈现出一种必然,这个必然就是,我准备好了,他就来了!不仅仅是两个人,是来了两支队伍和两股力量! 

3、 随缘:2014年,我踏上了66岁的门槛。无论你精神上和心态上如何让自己保持不老,年轻已然成为昨天。还有更多的事情要做想做。我需要先放下一些,才有可能再拿起一些。这一次论坛暨年会的圆满成功,证明了这一个决定不仅是明知之策,更是英明正确的 :),徐巍院长的五建设计院和常江老师的矿大师生团队的通力合作,使2015年的论坛和年会,成为古村落委员会史上升起的一颗亮丽的新星! 

常常有朋友会问我,这么多年,你凭什么坚持了下来?这么多年,你究竟想得到什么?其实,行走在这个过程中并不总是高调昂扬的。许多刻骨铭心的段子足以让你歇脚罢休。让我坚持下来的是古村落的涵养和大自然的力量,我在这个过程中成长!

这个过程,是一个充满理想和现实博弈的过程;也是一个自己和自己较劲的过程。在全社会都以经济利益为所求的那些年,我迷恋古村落还是因为古村落内在的价值和美感,对我是一个磁场,有着巨大的附着力。我很喜欢英国史学家汤因比的一段话:他笔下的中国社会,是一个充满和谐而安静、有深刻的生命情愫的人文世界。有高明的人生理趣和弥漫尘世的乐乐陶陶。尽管不乏有一治一乱的循环与反复扰攘的战争,都喊动不了中国人文世界内在的和谐性……我从古村落里面读到了这一些文字所描述的生活,许多生活形态和历史痕迹在上一个世纪的八九十年代里都还生动、自然、鲜活地在村落生存空间里象水一样自然地流动着。修撰宗谱是以“弃恶从善、去伪存真”为规例。世袭子孙遵循古规和先祖遗训,优秀的宗族村落文化因此成为一个传统。

这样的传统曾经营造一个个和谐社会,如何使现代文明社会不失其传统、不那么赤裸裸的彰显着金钱豪富、使繁荣昌盛生的现代生活中因为传统的血脉的延续更富有内在的神韵?做到这样,真的很难吗?为什么呢?是什么力量在影响着、甚至破坏着传统的生存与延续呢? 我想,我可以卸下一个职位,但我不会卸下继续探索与发现!

感谢二十多年来,相伴走来的朋友们!  

感谢二十多年来给我鼓励和帮助的前辈们!

感谢委员会和地方工作站的志士同仁,因为有了你们,我们的火炬将更高高地举起,任重而道远,我们共同努力!  

 

 

 新任秘书长常江 :履职感言

尊敬的周明甫主任、赵杰会长、张安蒙秘书长,各位专家,各位朋友、各位同仁: 

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在这草长莺飞的春日里与大家相聚美丽申城,共同商讨古村落的发展大计。 

在当前新型城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的大好形势下,古村落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据统计,截止目前,我国共有六批276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三批2555个中国传统村落;四批共53个中国景观村落。并且中央财政从2014开始,至2016年将陆续提供114亿元的专项资金用于传统村落保护。在建设的大潮下也滋生很多新的问题:如拆旧建新、空心化加剧、旅游过载式发展、乡土特色的丧失等等。如何促进古村落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仍是摆在各位面前的棘手的难题。 

在此背景下,我们创建10多个年头的古村落保护与发展专业委员会的发展也面临新的历史机遇,如何抓住机遇,顺势而为,不辱使命,是我们每一位委员应该认真思索的问题。

今天站在这里,心情是极其复杂的。一方面是由衷的高兴,这么多的仁人志士济济一堂;一方面又诚惶诚恐,因为张秘书长即将卸任,推荐我来接任秘书长一职。无论是从资历、风格、魄力等各个方面,我都觉得受之有愧。对张秘书长接触越多,越生敬仰之情。张秘书长早在1989年发现了湖南岳阳的张谷英村后,便以“屋脊与根工作室”为基地,开始寻找更多的“张谷英村”,在我国快速城市化背景下,率先提出了古村落价值评估、抢救性保护以及保护中求发展的命题。1997年中国古村落保护与发展专业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正式通过了《中国景观村落保护公约》,1999年组建了“中国古村落”网站,成为宣传古村落保护的重要媒介和窗口。2006年12月正式成立“古村落保护与发展专业委员会”,委员会成立后先后组织了四届“中国景观村落”评选活动,评出中国景观村落53个,8个典型村落景观;在北京、上海、浙江、江西等地举办多次古村落保护与发展国际研讨会;坚持公益行动,以真诚、公正和乡野考察调研的务实作风,赢得了较高的公信力和品牌形象。带领委员会坚持以彰显中华各民族千百年来的灿烂文明,继承优秀的文化遗产为己任,致力于中国古村落独特的文化遗产群体的保护、开发和利用。

张秘书长的足迹遍布长城内外。其坚韧的毅力,高尚的情操,令人由衷地感佩,正所谓“无品官做有品事”;其雷厉风行的作风,执着忘我的工作干劲,丝毫不让须眉和晚辈。其积攒的海量的考察照片、录像带、访谈记录、文本复印件等,塞满了“屋脊与根”工作室的大部分空间。此外,其气节风骨和强大的感召力,不论是政府部分、学术界、企业界还是乡村故园,都有大量的仰慕者和追随者。
除张老师外,刚刚我们授牌的各工作站,也是古村落、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的生力军。如温州和东莞等,他们有的已经成立并开展研究和实践工作多年,他们有的侧重文化研究,有的侧重产业发展,不仅具有很高的理论水平,更是最接地气的古村落保护与发展的实践者、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者。 

正因为如此,这让我感觉压力很大。我本是高校一名教师,乐享三尺讲台教书育人的本务,自身的能力和条件恐怕难以为专委会支撑起一片天地,耽误了专委会的发展和辜负了大家的期望。但之前张秘书长多次与我沟通,加之黄司长等主管领导的殷切期望,实属真情难却,使命难辞。

好在张秘书长已经举起了“火炬”,照亮我们这些“来者”。我们已看到光亮,已听到美好的声音在远方呼唤。今天既然接替此任,我定当努力工作,积极吸纳各位专家同仁的建议,众志成城,形成合力,推动专委会的事业迈入新的征程。

作为下一届的秘书长,更应该思考如何把古村落保护与发展专业委员会这个平台做实、做精、做强,体现学术性、专业性、务实性,加强科学管理,规范运作程序,改善财务状况,推出有偿服务,加强“中国景观村落”品牌的管理,逐渐推行“退出机制”,增强会员和会员单位的归属感,创建企业合作伙伴的加盟和共赢模式,从而大幅提高专委会的质量品牌效应,促成专委会各项事业的良性循环,仍有许多工作要做,有很长的路要走。

委员会是一个平台,“众人拾柴火焰高”。希望大家一如既往地支持委员会的工作,支持我,继续为委员会发展献计献策。让我们再接再厉,团结一心,不负时代,不负乡邻,共同把古村落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事业继续光大,继续沿着张秘书长开辟的这条路,披荆斩棘,坚毅地走下去。

谢谢大家!  

 

 
 

 

古村落网站 版权所有 严禁复制         
网站备案号 沪ICP备05010747号-1  网站技术支持 上海频道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02979号